1、企业多且小,没有综合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磁性材料特别是铁氧体制造业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企业多、小、散,集约化程度不高造成生产管理粗放,无法满足高性能产品对制造过程的精确控制需求。
2、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粗放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的低自动化程度,造成产品一致性差,成品率低,产品稳定性低;传统制造业的高能耗、高排放特点,加上粗放的管理模式加大了资源能源消耗,造成生产成本也大幅增加。
为适应磁性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立足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永磁铁氧体制造业必须做到:挖掘材料性能潜力,研制高性能产品;
提高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提高产品的生产稳定性;同时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和高效生产。
3、供应链不稳定,上下游议价能力越来越强
近年来,由于国际铁矿石持续大幅涨价,钢铁厂对铁磷的综合回收利用,国家磁性材料生产的规模扩大及需求增加,导致含铁原料货源紧张、价格一路走高;对于目前尚无原料供应基地、未能形成向后一体化的产业链稳定供应格局的公司;由于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高,会使价格推高成本,使公司经营利润逐年趋薄。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天燃汽及煤电油运的联动效应,几乎垄断着国内市场的供应和价格,价格没有回旋余地,不断推高产品成本持续上升。
由于国内工人工资的逐年提高,地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以及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得产品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由于以上多个方面,构成了卖方市场在大宗材料、燃料动力以及人力资源供给方面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
另外,由于电子器件行业国内竞争激烈,倒逼价格传导机制作用明显;同时由于传统的磁性材料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客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在国内磁性材料市场正在由供求平衡向供大于求的格局转变,许多厂商面临着客户不断要求降价,并进一步要求提供较高性能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质量;同时,要求赊销和票据结算导致现金收入所占货款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使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资金占压越来越多,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越来越大。
部分企业在产品品种、结构和性能等方面,在高、新、特产品研发方面,未能及时提供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高品位的需求,老产品性价比逐渐降低,新产品一时青黄不接;在国内磁性材料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较低、可供选择的磁性材料企业繁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中,购买者掌握了选择多个标准化产品的主动权,同时,转换所承担的成本代价一般较低、风险也较小,购买者重新选择供应商在经济上威胁不大。
4、潜在竞争者越来越多,行业内竞争加剧
磁性材料行业,由于进入中、低档产品的技术门槛较低,因此,有钢铁行业背景的企业要进入磁性材料行业,不但能力很强,而且原料供应具有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的优势。国内同质低价倾销打乱了磁性材料市场的供求关系。
另外,由于进入中、低档磁材产品的技术门槛较低,不需要购置太高、太贵的精密仪器设备,也不需要建设太高档次的厂房,更不需要用高薪去聘用生产制造工人,因而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有些有实力的企业都想意图进入这个行业。
由于磁材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一些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发展很快,通过股票上市,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国外企业通过与中国磁材企业的合资、合作发展迅速,导致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参与者范围更加广泛。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经与行业中实力薄弱的企业重组后迅速发展,很快成长成为磁材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国内磁性材料市场逐步趋于成熟。近年来,市场上高端产品需求强劲、价高利厚;中端产品时旺时淡、或赚或赔;低端产品需求疲软、价低利薄,甚至亏本。
竞争者进一步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许多公司在采购涨价、销售降价的“两头挤压”下,盈利产品越来越少,部分产品日趋薄利,部分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高于销售价格。